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正面临数据量激增、分析复杂度提升等挑战。为应对这一变革,洛阳市审计局在全省率先成立大数据审计机构——审计服务中心,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系统性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为审计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一、多渠道“选”,精准吸纳复合型人才
坚持需求导向,构建专业互补的大数据审计人才队伍。打破传统单一财会招聘模式,近三年招录计算机、统计学、大数据等专业人才占比60%,构建了一支涵盖数据分析、财务金融、工程审计等业务的大数据审计团队。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按年度、分梯次吸引高学历、专业化技能人才,目前该单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50%,为大数据审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实战培“育”,多维淬炼专业技能
坚持目标导向,全方位提升审计干部数字化技能。深化与南京审计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培训合作,每年赴高校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培训人员实现“全覆盖”;每年派1-2名业务骨干参与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已有2人通过考试。探索“以考代训”,鼓励审计干部积极参加计算机、审计职称考试,通过考试系统化学习业务知识,目前该单位中级以上职称占比75%,还有3人获得计算机、审计高级资格证书。学用结合提升业务能力,给年轻干部压担子,提供发展平台,以“老带新”方式,将年轻审计干部放到重要项目中历练,每人每年至少参与3个大数据审计项目,在实战中提升业务技能。
三、双轨并“管”,筑牢成长与廉洁防线
坚持管训结合,业务能力与廉政教育“融合抓”“双提升”。创新“双主审”工作机制,数据主审与业务主审组成项目审计组,青年审计干部全程参与,实施“1+1+N”导师制,1名业务主审+1名数据主审+多领域审计项目历练(N)。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定期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赴市监狱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建立“三必谈”机制:入职谈、审前谈、晋升前谈,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筑牢年轻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四、量化选“用”,激活人才发展动能
坚持业绩导向,创新职称评审积分制。打破平均主义,不断优化干部评估机制,制定了专业技术岗竞聘方案,将人才贡献量化为“工作业绩”“职称或资格证书”“发表信息和著作”等指标,将量化积分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鼓励年轻干部创先争优。用“小积分”撬动干部作风“大转变”,“积”出实干担当新作为,推动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更加精准、更加智慧、更加高效。(起草人:段怡博 审核人:李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