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审计局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深入研究引领思路提升、业务提升、成果提升,在项目立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后评估等阶段形成质量提升体系闭环,全力护航济源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抓项目立项“谋划”。采用“调查审计需求+确定审计项目”的工作模式,扎实践行研究型审计理念,坚持从源头上控制审计质量,做实做细审计立项,突出监督重点,在围绕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基础上,认真分析研判社会热点、民生难点和改革堵点,深入调查研究,着力剖析示范区经济运行质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情况,让审计监督更有方向、更有底气。
二抓审前调查“研究”。立足审前研究,全方位开展审前调查,对近年来审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典型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深入研读相关政策、文件,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现场走访调研等方式,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部门业务骨干学习业务知识、办理流程,判断识别、评估审计风险和问题线索,确定审计重点,完善实施方案,指导现场审计工作开展。
三抓审计实施“精准”。围绕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重点,构建审计查出问题操作指引、问题明细等清单化模式,用清单模式强化过程管理,为现场审计提供“施工表”“路线图”;定期召开审计项目调度会,加强审中各节点控制,督促审计组实时对照清单分析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事实证据、定性定责、处理意见等,严防审计过程与结论出现较大偏差,从而产生审计质量问题。
四抓审后评估“长效”。重视审计实践,持续开展审计项目复盘评估,在反思总结中进一步提升审计干部的专业能力,2025年召开专题会议对2024年审计项目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复盘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漏洞,做好审计项目全周期管理的重要闭环,实现以评促审、以评促学、以评促优,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起草人:郑志民 审核人:田亚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