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源示范区审计局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为契机,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到立项、审前、审中、审后的全流程,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济源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瞄准审计立项“开门红”。精研细琢审计项目,围绕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中心工作,重点关注涉及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资金、社会和群众关注的民生难点和热点领域,及时对接纪检监察、巡察、组织等部门,找准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审计项目作为优秀项目培育。
二是要聚焦审前调查“风向标”。对标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标准,明确审计目标,厘清审计思路,找准主攻方向,在充分开展审前调查的基础上,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全面情况,找准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点,准确锁定关注重点,精心编制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指导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切实发挥审计实施方案的关键导向作用。
三是要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持续抓好审计现场管理,优化审计流程,推动压紧压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编制审计项目施工图,将任务清单化、清单专题化、专题责任化、责任网络化;前移审理关口,加强审计现场管理督导,跟踪检查审计程序,掌握项目进度与深度;定期组织召开审计项目调度会,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进行分析研判,及时解决审计实施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
四是要提升审计质效“震慑力”。推动审计成效最大化、问题整改系统化,将审计项目发现的典型性问题,揭示出的制度性缺陷等深层次方面问题,以审计专报、审计要情等形式报送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跟踪督促指导,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形成审计发现问题+审计整改闭环管理。(起草人:郑志民 审核人:田亚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