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更近》一书中,作者雷·库兹韦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技术飞速发展、人机融合的未来世界,并提出了最核心的概念——奇点,即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与机器的界限逐渐模糊,甚至融合。他预测,到2045年,人类将迎来“奇点”,即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融合,人类的思维能力将扩展数百万倍,实现某种形式的“永生”。
如今,ChatGPT、DeepSeek等强大人工智能产品的火爆让人们惊叹“未来已来”,使得库兹韦尔的“预言”应验概率陡增,甚至可能提前兑现。这一变化在点燃人们对未来生活憧憬的同时,也驱动着审计从业人员以战略性前瞻性目光审视未来审计行业的转型与重构。
在传统观念中,审计更多是以实地查账、人工核对等形式开展,需要审计人员一笔一笔进行检查。但伴随着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加剧,加之审计金额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传统审计方式应对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开展逐渐乏力。在这种场景下,大数据审计技术应运而生,并对审计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正如库兹韦尔在书中所说,人类与AI互补、人机融合正逐步成为现实。现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工作逐步由“手工作坊”向“智能工厂”转型,比如审计人员能够利用数据分析模型更加有效地确定风险点并提高审计精度与效率;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处理海量数据,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以及相关问题。这些审计方式上的创新提高审计质效,赋能科技强审新征程。
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审计行业带来了机遇和便利,也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我们两个审计人员通过公务员招聘考试进入河南省周口市审计局工作不足5年,感觉到审计机关年轻工作人员不够熟悉审计业务知识、不够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的矛盾依然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具备快速适应新环境变化的能力,及时更新审计理念,不断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新工具,以适应审计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所以,我们要按照审计署的要求,积极参加中国审计数字在线网上的培训课程,关注审计与科技结合的最新动向;同时,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额外关注。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审计人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上,必须学会以科技为桨,弄时代之潮,在审计实践中会用、能用、善用人工智能,为审计工作插上科技“翅膀”,用人工智能更好守护国家经济安全,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草人:徐哲 谢钰林 审核人:方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