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审计局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聚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四强化”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效。
一是强化源头把控,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大项目”模式。强化项目间统筹对接,实行审计项目、审计资源、审计力量的统筹安排和合理分配,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融入政策跟踪、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专项资金等专题,整合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大效应。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系统,将各年度被审计领导干部信息、被审计单位信息、历年项目信息、审计整改情况等归集到系统内,增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和主动性,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度和准确性。
二是强化质量要求,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型要求。做实审前研究,深入调研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以及该单位的职能职责、业务运行、内控管理等情况,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精心编制审计方案,合理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内容及重点,提升审计精准度。同时严格执行《三门峡市审计局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办法》等制度,强化审计项目时间管理、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全面提升审计质量。
三是强化协作配合,加强审计监督职能作用。今年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高效的实施办法》,做到计划互商、工作互通、资源共享、结果共用,强化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探索开展“审计先行、‘双轨并行’、纪审同行”等工作方法,将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等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审计人员专业优势,加强人员配合,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账目报表、资产负债、资金流向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高审计质量。共享信息资源,对于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分析原因,做到“靶向”治疗,最大限度提高审计效率。
四是强化落实整改,推动问题见底清零。加强对审计结果的综合分析,关注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问题,注重从理顺体制机制、促进完善制度、推动提升管理水平的角度,梳理出问题清单,提出建议。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扎实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按照“整改一项、确认一项、销号一项”的原则,督促被审计单位切实履行整改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整改联动、报告、问责、结果运用机制,压紧压实整改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责任和跟踪督促责任,严格落实审计整改相关制度,推动从机制制度层面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全程跟踪督查,切实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形成整改控制力。(起草人:邱小丽 审核人:杨 建)
相关阅读: